9月,一批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其中《住房租赁条例》《农村公路条例》《重要军工设施保护条例》备受瞩目。这些新规对保障民生、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住房租赁条例》规范市场保护权益
《住房租赁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保障出租人与承租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在租赁关系方面,条例明确了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和义务。出租人需确保出租房屋符合安全、卫生等标准,不得擅自提高租金或随意解除租赁合同。承租人则应按照约定用途使用房屋,按时支付租金。例如,若出租人未履行房屋维修义务,影响承租人正常使用的,承租人有权要求出租人承担相应责任。
在市场监管方面,条例规定了住房租赁企业的经营规范。企业需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报送开业信息。同时,住房租赁企业应当建立住房租赁档案,如实记载相关信息,健全住房租赁信息查验等内部管理制度。这有助于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防止出现不良企业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
对于租金和押金管理,条例也作出了详细规定。租金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由双方协商确定。押金数额一般不得超过两个月租金且在租赁关系终止时,出租人应及时退还押金。此外,鼓励通过银行等第三方机构进行租金和押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住房租赁条例》的实施将促使住房租赁市场更加规范。房地产中介机构在从事住房租赁业务时,需严格遵守条例规定,提供真实、准确的房源信息,不得诱导欺诈承租人。这将提升住房租赁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住房租赁市场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农村公路条例》 助力乡村推动发展
《农村公路条例》同样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聚焦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对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在规划建设方面,条例要求农村公路规划应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相衔接,充分考虑农村居民出行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例如,在一些山区农村,新修建的公路需考虑地形因素,合理设置弯道、坡度等,保障行车安全。
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条例的重点内容之一。条例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制,落实养护资金。同时,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养护作业,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巡查,发现公路坍塌或者有坑槽、隆起等影响安全通行情形的,应当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并组织修复,确保农村公路始终处于良好通行状态。
农村公路的发展与乡村建设紧密相关。良好的农村公路网络有助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方便建筑材料运输到农村,推动农村住房建设和改造。同时,农村公路的发展也有利于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兴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重要军工设施保护条例》 强化国防保障安全
《重要军工设施保护条例》主要围绕重要军工设施的保护展开,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军工科研、生产等活动的正常进行意义重大。
条例明确了重要军工设施的范围,包括军工科研、生产、试验等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同时,规定了各方在重要军工设施保护中的责任,如地方政府应协助做好保护工作,周边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危害军工设施安全的活动。
在保护措施方面,条例划定了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建设、作业等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例如,在保护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不影响军工设施的安全和使用效能。
条例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需充分考虑重要军工设施的保护要求,避免在保护区内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确保城乡建设与军工设施保护协调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
转自:中国建设新闻网